搜索
bottom↓
回复: 33

德国一公司负责中国铁桥83年

[复制链接]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23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在兰州承建了黄河第一座铁桥,并承诺大桥80年质量不变。89年曾致函兰州市ZF,询问铁桥状况,并申明合同到期。
   1990年,从德国来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,他们说是当年泰来洋行的承继者,是从档案里发现这座铁桥的资料,认为应由他们肩负承诺。于是,他们对大桥进行测查,发现大铁桥基本完好。为了延长大桥寿命,他们建议,桥身可以加固,并可另加弧形拱架增强桥身力度。检修之后,兰州铁桥更加雄伟,外观更加壮丽。
  大桥旁,是“黄河母亲”雕像公园,你走到这儿,导游小姐都会给你讲讲这铁桥的故事。而一个企业,历经无数变革、人事更迭,83年后仍不忘当年承诺,更令人感叹。


(原文件名:1281198008743_20.jpg)

阿莫论坛20周年了!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爱护!!

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,我没有珍惜,现在想起来,还好我没有珍惜……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26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沙发
一个企业有这种作风,怎么能不好!?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26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德国人做的东西就是厉害
可以参加青岛的排水系统
换成自己的之后就。。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35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最佩服德国人的做事风格

掉个东西都在地下画格

一个格一个格的排查

排查完了

还画上对勾~~~

严谨。

我最最信赖的就是德国货!!!

传说Inter的做CPU的机器都是德国的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42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前年去兰州,听说该桥只能走人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55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去过
center>
(原文件名:DSC00344.JPG) </center>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2:5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又是一个榜样..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9 23:31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來源:中國甘肅網 選稿:劉軼琳

  俗稱“中山鐵橋”、“中山橋”,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,白塔山下。黃河鐵橋不僅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,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,因而被稱為“天下黃河第一橋”。

  中山橋的前身係黃河浮橋。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(西元1372年),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的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,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,稱為“鎮遠橋”。明洪武十八年(西元1385年),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——白塔山下。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、長5.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,人稱“將軍柱”。柱上鑄有“洪武九年,歲次丙辰,八月吉日,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,係鐵纜一百二十丈”的字樣。

  當年的黃河浮橋,用24隻大船,橫排于黃河之上,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,以長木連接,鋪以板,圍以欄;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,大木柱45根,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,將船固定在河面上。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,春季則又重搭浮橋。“佇看三月桃花冰,冰泮河橋柳色青”的詩句,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。蘭州古八景之一的“降龍鎖蛟”也是指這種景色。

  光緒三十三年(西元1907年),清Z.F.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,動用國庫銀30.669萬兩,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,美國人滿寶本、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,將浮橋改建為長233.3米,寬7.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,初名“蘭州黃河鐵橋”,1942年改為“中山橋”。

  鐵橋承建時,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。但歷時僅42年,即1949年,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。後經搶修雖恢復了通行,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,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。1954年,蘭州市人民Z.F.整修加固了鐵橋,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,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,氣勢雄渾。

  2006年改為步行橋。

  後來有了第二 ,第三, 但是始終不能抹殺它第一的地位,德國技術向來是以準確,精密著稱。當時稱此橋壽命是100年。故而九十年代,還專門通知我們壽命已到,提醒檢測其安全性能。 所以現在禁止機動車通行,成了我們專門的遊覽通道。

  隨著時間的流逝,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,結構新穎,工藝先進,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。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。儘管如此,人們還是敬仰它、觀賞它,因為它象一部史詩,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,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。

  

  河,自扎陵、鄂陵兩湖而下,行千余裏,乃得一城,穿其而過,城自分南北,秦有異人掘金於此豐獲而去,故此城的名謂:金城。

  河,自河口入,去七十三里得青白石出,歷十數橋,推其長者鐵橋也。

  橋身直,長凡七十丈,寬二丈二尺四寸,列四墩,五方拱,具為鐵制,故謂其名:鐵橋。

  明時,為便通利,于金城橋門外,河上架浮橋,列舟廿四,鎖以鏈,春設冬去,耗銀巨費。

  清光緒三十三年,陜甘督升允本奏于上,架橋以達于河湟、甘、肅各州府地縣,三十四年二月德商泰萊洋行喀佑斯君經海運、鐵路、車馬、人力運料至金城並工於時,翌年六月竣工。

  其橋初成時,河僅此橋矣。故人美其名曰:黃河第一橋。

  初,名曰:金城鐵橋;民國時念國父之名,改謂中山橋;抗戰時為避日機炸,改鐵紅為青灰;至五十年代,復架圓拱于方拱上,以壯其勢,得其現狀。

  柱索桿頭,雖為鐵制,卻歷百年,故蒼然盡顯。百年之間,政壇風雲,若遊雲,似浮水。唯不變者鐵橋也。

  金城何以名者,河也。

  河何以名者,鐵橋也。

  今復遊鐵橋於此,同遊者唯賢妻靜霞。

  ——作文者:金城散人燧軒室主也。

 

  蘭州中山橋俗稱“中山鐵橋”、“黃河鐵橋”,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,白塔山下、金城關前,建於西元一九○七年(清光緒三十三年),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,也是5,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,因而有“天下黃河第一橋”之稱。

  中山橋的前身是黃河浮橋。當時有這樣一首民謠:

  黃河害,黃河險;

  淩洪不能渡,大水難行船:

  隔河如隔天,渡河如渡鬼門關!

  可見當時要渡過黃河是多麼的艱難。南北兩岸的人要過黃河,夏秋憑小船和羊皮筏子橫渡,冬天河面結冰,只能在冰上行走。

  光緒三十二年春天一個春寒料峭的下午,一個英國人從河西走廊出來後,沿黃河河谷進入蘭州,大約在公曆3月10日到達蘭州。這個叫布魯斯的英國人先是站在黃河北岸,很抒情地對當時蘭州的北城墻進行了“風景如畫,給人印象很深”的讚美後,接下來便對如何過黃河進入“風景如畫”的城裏感到頭疼了,他這樣寫道:

  根據季節的變化,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:經過西北部的船橋或乘渡船來到蘭州。城市對面的河寬將近有300碼,我們途經時,河水尚未解凍。冬天人們就在(河水)冰面上直接經過,聽說每年解凍的時候都會淹死很多人。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時候,這些人還堅持走這條冰面上的路,疏忽了潛在的危險。對此,蘭州詩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黃河冰橋的情形:一夜河凝駭神異,碎玉零瓊誰委積?錯落元冰大壑填,經過漫步如平地……當年的黃河浮橋用 25隻大船搭成,每船相距一丈五尺(約4.5米),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,一字排開,用大木連接起來,再鋪上木板,圍上圍欄,兩岸各立2根將軍柱(大鐵柱)、6根大木柱,又用兩條各長120丈的鐵索將船固定在河面上。但這種浮橋屬於季節性的橋,因為黃河淩汛,每年十一月份黃河結冰前必須拆除。英國人布魯斯緊接著又這樣描寫了每年春天浮橋落成時的宏大場而:

  每年組建船橋的開幕儀式都熱鬧非凡,主要的官員和社會各界都來參加這次盛會。在某種程度上,它可以與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風俗相媲美,那是國王杜格娶亞得裏亞的儀式。

  冬季,黃河結冰,行人和車馬要過黃河,就只有靠冰“橋”。翌年,河冰消融,又重新搭浮橋,不但十分麻煩,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,建了又拆,耗資巨大。明洪武五年(西元1372年)大將軍宋國公馮勝與元將廓擴鐵木爾(王保保)作戰時,在七里河(今七里河黃河大橋西500米處)搭造了浮橋,這是蘭州地區最早的黃河浮橋。但這座浮橋當時只是為了方便軍隊渡河,仗一打完就拆除了。洪武八年(1375),衛國公鄧愈率軍平定河西,在城西十里建浮橋,以運送糧餉,命名為“鎮遠浮橋”。12年後的洪武十八年(1384),蘭州衛指揮僉事揚廉,將浮橋移至“河水少緩,近且易守”的白塔山下,因為靠近城區,除了軍事用途外,這座黃河浮橋也成了黃河歷史上第一座可供民眾過河的浮橋。

  1906年,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,批准修建黃河鐵橋,並在1906年10月以16.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,合同規定,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。黃河鐵橋竣工之後,實際耗銀30.66萬兩。

 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、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,海運到天津,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,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。從新鄉取道西安,分36批,用馬車運到蘭州。

  一個清晨,數十輛大馬車浩浩蕩蕩從新鄉火車站簡陋的貨場裏潮水般涌了出來,車輪聲,馬蹄聲,鈴鐺聲,還有梆子,秦腔,花兒,馬的嘶鳴,匯成了一曲眾聲混雜的交響樂,響徹漫漫古道,從新鄉到西安,從西安到蘭州,從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……

  橋建成後,兩邊建了兩座分別刻有“三邊利濟”和“九曲安瀾”的大石坊,分別有楹聯:

  曾經滄海千層浪;又上黃河第一橋。

  天險化康衢直入海市樓中現不住法;

  河蠕開畫本安得雲梯天外作如是觀。

  1942年,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“中山橋”。

  中山橋不但經受了三次黃河特大流量的考驗,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蘭州戰役中,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,車上彈藥爆炸,大火燒燬了橋南端18節木橋面和部分縱梁。軍管會組織了300多人星夜搶修。

  1954年,蘭州市人民Z.F.對鐵橋進行了整修,將原有的梯形拱架換成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梁,將原來的木板橋面全部換成現在的鐵板橋面。現在蘭州市的橋梁已達十余座,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,在蘭州境內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為橋梁最密集的河段。

  鐵橋古渡老斜陽,塔影河聲尋舊夢……

  今天,中山橋的觀賞價值、歷史和文物價值,已遠遠大於它的交通價值,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。

東方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00:05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据说广州的解放桥也是这样一个典型故事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0:58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们该觉醒了。据说刚解放的那阵,中国货是非常收欢迎的。因为那个时候的国货是以质量过硬价格便宜著称的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02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LS的怎么醒?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10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【10楼】kyughanum 初级玩家
ls的怎么醒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点也不奇怪啊,我妈的嫁妆铁桶子现在还在用,我现在都三十了.现在的桶子能用一年就不错了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11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猫G论下的特F色XX做不成好产品. 反而30年前左右的产品,绝对是货真价实的,虽然和现在相比,某些科技方面落后,但是质量是上乘的.

出0入4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24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【7楼】kcelery  
實際耗銀30.66萬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清末的不清楚
如果按明朝中期的数据
按实际购买力,一两银粗算约现在的1000元人民币

30.66万两
3亿人民币?是不便宜,不过用了80年,还是太合算了

出0入4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28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刚从网上查了,清末一两约合200元rmb
也就是说造价6000万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28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牛B,德国东西质量杠杠的,连萨达姆都爱用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1:34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产品的先进性看技术,产品的质量看用料。。。

用料不好,再先进也够呛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2:26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俺只知道德国的工资是全球最高的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2:45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严谨的德国人,让人钦佩。

出5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3:49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佩服德国人做事的严谨,认真。相比国人的浮躁。。。。。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4:26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名族了不得啊!就差一点点统一世界了!

中国好好向德国学习,搞不好能统一世界!

哈哈!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0 15:22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中国人可以依靠强大的生殖能力统治世界!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00:26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走过N遍,呵呵、、、桥上连接几乎全是铆钉、、、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02:35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桥不错,我去过很多次,铁桥终归有点晃。
头像被屏蔽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03:31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10:4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【21楼】rlogin
中国人可以依靠强大的生殖能力统治世界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正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11:3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中国人正以强大的生殖能力自我毁灭!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15 23:46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德国人做事真的非常谨慎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23 13:43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那个桥我也去过,当时没太在意(那时候对机械还没有太多兴趣),是黄昏,第二天,再看只注意到河水很浑浊,一个劲的感慨中国的环境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23 15:16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【21楼】rlogi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果能够自由移民的话,楼主的方法是很不错的,但统治地球后用不了多久就是自我灭亡了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23 15:21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【13楼】physi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贵了

“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、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,海運到天津,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,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。從新鄉取道西安,分36批,用馬車運到蘭州。”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23 15:55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宁波的灵桥好象也是德国人造的,现在还在用。一点都没有坏。

出0入0汤圆

发表于 2010-8-23 15:56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2004年9月17日晚,一艘从奉化江上游驶向宁波三江口的运沙船,在穿越灵桥时,因潮水上涨,船头重重地撞击灵桥,之后,庞大的船体被卡在桥肚里。
    险情惊动了宁波:市Z.F.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成立临时抢险指挥部,交_警立刻封锁灵桥禁止车辆通过,海事局和水上公_安分局实施江面局部封航,消防官兵向船舱灌水以减轻对桥梁的顶力,工程队随时准备切割运沙船。经过近4小时的紧急抢险,运沙船直到落潮时才被拖离桥肚。
    在外人眼里,这也许只是一起普通的撞桥事故,但对宁波市民来说,撞灵桥就犹如撞击在心坎上。因为,这座历经沧桑的标志性建筑,既是宁波历史的见证,更是宁波人精诚团结的象征。
   
    唐朝时,篾索将16舟连成排,上铺木板,建成宁波首座跨江桥
    ———灵桥的历史,几乎与宁波城同龄
    灵桥的历史,几乎与宁波城同龄。唐长庆元年(公元821年),明州刺史韩察在奉化江、姚江和甬江交汇之处的三江口之西筑宁波城。鉴于商旅渡江之苦,唐长庆三年(公元823年),明州刺史应彪用篾索将16舟连成排,上铺木板,在奉化江近三江口处,建成宁波历史上第一座跨江桥梁。桥建成时,空中适有虹霓出现,遂取桥名为“灵现桥”,又称“灵建桥”,简称灵桥。
    宋代,灵桥移至三江口上游百米处,并更名为“东津浮桥”。后来,姚江近三江口处新建一浮桥,为示区别,前者称为“老_江桥”,后者唤作“新江桥”。由于灵桥乃木制桥船,且随着潮汐涨落上下浮动,极易腐损,每遇风潮,断链沉舟溺人的惨剧时有发生。
    灵桥改建之议始于清末,因经费无措未成。1922年和1926年,灵桥相继发生两次大灾情后,在宁波旅沪同乡会和宁波商会的推动下,宁波曾两次成立“改建老_江桥工程局”,拟建钢筋混凝土桥。前次因江浙军阀战事,后次因北伐战争爆发,改建之举半途而废。
    1931年,在乐振葆等旅沪甬人的再次倡议下,“改建宁波老_江桥筹备委员会”于同年8月1日成立,沪甬两地各设筹备处。建桥费用70万银元,在宁沪两地募捐筹措。
    为便于募捐,筹委会采用洋人出面承包,用外国材料,挂着洋行牌子。1933年,建桥工程在上海招标。德国西门子洋行得标总承包,钢梁由德国名厂孟阿恩桥梁公司提供,打桩和混凝土工程承包给丹麦康益洋行,油漆工程归信昌洋行承包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国人茄姆生应邀担任建桥顾问工程师。而实际上的设计者、施工者,基本上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。
    浇桥面用的砂石,全都用筛子仔细筛过,并被清洗得一尘不染
    ———改建工程中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
    1934年5月1日,灵桥改建工程正式动工。改建的灵桥全长97.6米,桥面宽20米,设计承载能力为20吨,全部吃力在两端的马蹄式桥脚上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设计眼光超前,桥下预留了能为以后铺设自来水等管的孔道。
    灵桥改建工程中的质量要求近乎苛刻。
    如拌水泥、浇桥面用的砂石,全都用筛子仔细筛过,过大过小的都不要。筛过后的砂石被清洗得一尘不染,检验时用白纱布把砂石包起来,解开后,纱布必须依旧干净洁白。
    桥面车道混凝土分两层,下层按一份水泥、一份半黄沙、三份石子比例搅拌,上层以一份水泥、一份石子搅拌。由于未拌黄沙,路面均露出石子,看去显得很粗糙,却有耐久不损之功能。人行道混凝土也分两层,下层工艺与车道相同,上层为水泥拌黄沙,然后在表面滚成钉牙式眼子,从而保证车辆无倾覆之虞,行人无滑跌之患。
    独特的工艺,考究的质量,使灵桥建得异常坚固。后来,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都曾试图炸毁灵桥,但被炸后的桥面只有一个个窟窿,弹坑之外却未见有裂缝,不能不说是个奇迹。
    1936年5月25日,改建工程竣工,6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。在当时,这是我国最大最新型的独孔大环桥。
    铜图、灾变、碑记、筹备经过、会议纪录、财产目录等均一目了然
    ———《重建灵桥纪念册》也是充满温情的城建史册
    在宁波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,珍藏着一本厚厚的《重建灵桥纪念册》,乃当年改建灵桥沪甬筹委会所编,出版于1936年6月,当年印数不详。目前,仅宁波城建档案馆、宁波市政管理处和宁波市档案馆各有一本。这本纪念册既是一份严谨的工程技术档案,也是一份充满了温情的宁波城建史册。
    纪念册由弁言、序、题字、铜图、沿革、灾变、碑记、筹备经过、会议纪录、工程概况、财产目录及跋组成。解读这些内容,建桥时的盛况、灵桥的工程技术和历史沿革,均一目了然。
    涉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,包括铜图、会议纪录和工程概况、财产目录等章节。铜图分三部分内容:一是灵桥全图、侧面图、桥底图、构造图等,均配有文字说明和技术参数,为日后的维修提供了极大便利;二是开工典礼和施工情形;三是沪甬两地筹备委员会委员的头像。
    纪念册中的人文内容十分丰富。“题字”中收录了当时7位达官显贵和一些宁波旅外同乡会的题字。第一位是时任中华民_国国民Z.F.主席的林森,第二位是国民Z.F.军事统帅蒋介石。单看这份题字者的名单,就足见当年灵桥身份之显赫。
    “碑记”包括由时任鄞县(当时宁波城属鄞县县治)县长陈宝麟撰写的《重修灵桥碑记》,还有捐资个人的姓名和捐资单位的名称。最多的两人各捐了5万元银元,最少为500元。
    新中国成立后,灵桥曾先后有过3次大修和3次小修,并加宽了桥面。1986年经荷载试验,确定使用等级为20吨汽车或100吨挂车。目前,宁波市区相继矗立起10余座跨江大桥,但灵桥依然是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。
    除了承担繁重的交通负担,灵桥还要经常遭受往返船只的野蛮撞击。由于进入宁波市区水域的船只吨位越来越大,撞桥卡船事故有增无减,每年都要发生数十起。
    老桥不堪负重,许多宁波市民心疼不已,保护灵桥的呼声日益高涨。据了解,为防止同类事故,宁波正着手在灵桥的上游试行安装水上船舶监管系统,监控所有往来船只。
回帖提示: 反政府言论将被立即封锁ID 在按“提交”前,请自问一下:我这样表达会给举报吗,会给自己惹麻烦吗? 另外:尽量不要使用Mark、顶等没有意义的回复。不得大量使用大字体和彩色字。【本论坛不允许直接上传手机拍摄图片,浪费大家下载带宽和论坛服务器空间,请压缩后(图片小于1兆)才上传。压缩方法可以在微信里面发给自己(不要勾选“原图),然后下载,就能得到压缩后的图片。注意:要连续压缩2次才能满足要求!!】。另外,手机版只能上传图片,要上传附件需要切换到电脑版(不需要使用电脑,手机上切换到电脑版就行,页面底部)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rchiver|amobbs.com 阿莫电子技术论坛 ( 粤ICP备2022115958号, 版权所有:东莞阿莫电子贸易商行 创办于2004年 (公安交互式论坛备案:44190002001997 ) )

GMT+8, 2024-8-26 10:19

© Since 2004 www.amobbs.com, 原www.ourdev.cn, 原www.ouravr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